该不该有推荐系统

现在网上的很多应用都有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在豆瓣你可以听私人电台,在亚马逊购物你会收到一堆邮件推荐你可能会感兴趣的商品,或者你在google搜索一个关键词,得到的结果和另一个人搜出来是不完全一样的。

各家的系统实现可能千差万别,但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大致相同:通过各种方式猜测用户喜欢的,然后投其所好。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知道用户所好,基本上会通过两种思路:知道这个用户是哪一类人;知道某个物品是哪一类物品。实际上系统的策略可能综合两者。

举个栗子,你在豆瓣上给月亮之上和最炫民族风加了红心之后,豆瓣就会挑个小苹果放给你听。它发现你喜欢月亮之上和最炫民族风之后,把你分到了广场舞爱好者这一类用户里边,而广场舞爱好者同样喜欢小苹果,所以就推荐给你了。然后豆瓣又放了荷塘月色给你,因为荷塘月色和月亮之上都是凤凰传奇的作品,联系紧密。

看似简单的想法有时候非常有效,比如用了推荐系统广告投放更精准,推销成功率更好。(当然实现这样的系统并非易事。)

推荐系统并非总是好的。它的出发点是基于相似,相关,因而用户用户从推荐系统得到的东西总是“某种关系更密切的东西”。听歌的时候可能总会被推荐某种特定风格的歌曲,买东西的时候总会被推荐自己或朋友经常关注的商品,甚至在搜索引擎搜东西的时候,排名靠前的都是自己熟悉/喜欢的内容。想象一下两种情景:
A. 每天打开豆瓣永远听到熟悉的歌曲;去买东西总是几个常见的品牌;搜出来的内容都是符合自己观点的;甚至连看到别人的评论都是被过滤过的
B. 打开电台不知道放什么歌,可能一点也不好听恨不得马上跳过,也可能让你眼前一亮—-原来世上还有这种歌曲;买东西不经意间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产品,可能毫无用处,也可能带来惊喜;搜东西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些闻所未闻的内容;评论里好好坏坏都有,可能让你高兴也可能生气
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呢?我会选择B。 有句话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推荐系统在我看来恰恰是一个容易让人偏听的东西。生活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有很多偶然事件然后接触到了以前未知的东西,推荐系统降低了人接触这些未知事物的概率。

前几周看到过一个Ted的视频:Beware online “filter bubbles”。实际上这个视频在讨论同样一个问题,一些在线系统自己为是的帮助用户过滤了一些东西(过滤是另一种形式的推荐),这样会影响用户对问题的看法,忽略一些本来有权利知道的东西。
从更高的层面来说,互联网的伟大在于它使得人们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平等的交换信息—-这里不存在一些高高在上的人和组织可以控制,垄断信息的交换传播。可是推荐系统恰恰在用户之上控制了用户可以看到的东西,这是极其危险的。大家都依靠google来获取信息,而google却可以决定让你看到什么不看到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在线系统应该提供一个选项给用户,让用户自己决定是否启用推荐系统。(其实更高级的feature应该是由用户自己设计自己的推荐/过滤系统)
最近发现google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上角有一个选择按钮,可以选择显示或隐藏private results,这样就不错。
不像某逊,一打开页面就超大图片显示我最近浏览过或者之前买过的商品,还不停的发邮件翻来覆去推荐一些商品。且不去说推荐算法多么SB,我买了个电饭锅就三天两头推荐各种电饭锅。。。尼玛我又不是贩电饭锅的。如果推荐这么没水准的话,就不要推荐了,让用户自己安静的逛逛看看有什么有趣的新东西也好。